去曼谷,當然是食食及食。今次住在Anantara,因為近Soi Lang Suan,所以試一試在街尾的Restaurant Ember。
之 前在網上見有人介紹這裡的晚上Tasting Menu,差不多要港幣四佰大洋。其實價錢不是最大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信心問題,因為上一次在Soi Lang Suan路上的另一間餐廳(Airplane)實在太失望,以及之前試過Calderazzo水準大趺,真的對這一帶的餐廳存有一定的戒心。安全計,還是 吃一頓午餐作罷。
位置在Soi Lang Suan近街尾,在Natural Ville直行大約2-3分鐘便見到。餐廳外牆一片白,其實並不起眼,但在大街有一大片紅色的招牌方便大家認定這便是你要去的地方。
室內的裝置用了很大片的落地玻璃,地方很光猛,配合室內的黑白為主色的裝潢,很簡單亦舒服。
玻璃窗外種了一些植物,用來檔開外面大街的車,亦為吃飯的人帶來多一份悠閒。
餐廳的盡頭放了一珠裝飾用的樹,有taste,不造作。
在餐廳的盡頭另外有一個玻璃酒櫃。
曾經有人說這裡的午餐只不過是三百硃左右,不過一打開午餐餐牌後,唉了一聲,兩道菜好像索價690硃,三道菜索價780硃。Anyway,既來之則安之,吃完再說。
午餐餐牌中,每一道菜都有三個選擇,算是不錯。而且部份在a la carte餐牌都為出現,絕不似一些共他的餐廳在中午的午餐餐牌換上平價的菜單。
另一樣令我放心坐下繼續吃下去的原因,是這裡的餐具。我沒有研究它們是否名牌出品,但一眼看下去,最少我知道它們是serious on fine dining。
法國Peugeot出品的鹽及胡椒磨,我家都買了一個,不過就是用木製以及可以調教5種粗幼度的那一款。價錢並不便宜,香港買同款要四百多港幣一個,在泰國買比香港還要貴一點。未買以前,只知道Peugeot是法國的汽車生產商,原來它都有其他的產品,而且都幾好用。
這裡的麵包架很面熟,和香港Intercontinental內The Steak House + Winebar用的好像一樣,只是大小不同。
這裡的菜餚以Contemporary European with asian influence為主打,所以餐前麵包是印度式的燒餅。
好 了,第一道菜上了。香煎肥肝(Crispy foie gras, “Granny Smith” Galette, orange-star anise reouction)。為何說是肥肝呢?因為市面上很多時餐廳用的肝,既有鵝肝亦有鴨肝。一般來說,鴨肝比起鵝肝油脂較少,質地比較實,煎的時候沒有鵝肝 一般有溶化的情況。但壞處是鴨肝比起鵝肝帶粉的質感,有時質量差的鴨肝吃下去會有一陣蘇味。
這 裡的呢,我認為是鵝肝,因為油脂成份較高,切下去有溶化的感覺。至於食味方面呢,除了你可以在下面的相片見到在肝中心有一小條根以外,我自己就沒有什麼可 以投訴。送到我面前的時候,鵝肝仍散發一陣熱力及香氣,經我拍完一輪照以後,用刀切下去時仍然可以感覺到它的表層是脆的。在切以前,鵝肝沒有滲油出來,完 任是水準之作。就算我本身不是 a fan of foie gras,都不禁要把它全份吃掉。
未吃罷濃味且rich的鵝肝,已經目到侍者拿出了一杯一杯的黃色小杯。
哦!完來在頭盤同主菜之間,它們準備了mango sorbet作為過場。這個安排是法國的高級餐廳常見的,這裡亦有同樣的做法。不過芒果味道太甜,太重,吃完鵝肝以後再用它來作過場不大配合,反而一些酸味的sorbet會合適一點。
有 讀開這個blog的朋友可能會留意到,我很少在吃西餐時點魚類的主菜,一來是我本身不是很愛吃魚,二來,正如我曾經說過,西餐中的魚類很多時不及中餐的魚 好吃。所以我多數點肉類。今次呢,其實它們有牛扒可以選,但我忽然想試一樣比較risky的主菜,就這麼Chilean Seabass, mushroom-bacon ragout, truffle-yuzu beurre blanc便成了這一天我主菜。
上枱的時候,真的有驚喜。表面被煎成金黃色,同時一面散發一陣菇菌的香氣,很吸引。魚下面的是牛肝菌,醬汁則用cream同另一些不知的調味料製成。如果將汁及菌一同吃,你會覺得味道調整得有點過咸,但配起海鱸魚呢,又剛剛好。主要是鱸魚沒有好像鮪魚一般的咸及濃味。
用法式的魚刀切下去,鱸魚的纖維比較粗,這麼一大片好容易變成粗糙,加上煎成金黃色,如果火侯控制得差,都可以是一個catastrophe。令人驚訝的是魚切下去時,雖然是全熟,但表面脆口之餘,魚身中間有汁液流出來,很juicy。加上醬汁及牛肚菌,一吃便全份吃掉。
甜 品呢,一看餐牌已經被它吸引了。它是什麼呢?正是多年前在電視上見Gordon Ramsay示範的Apple tart tatin。蘋果批一向都是我的甜品all time favourite,不管你是麥記的蘋果批(不過只限香港,因為香港的炸批比加拿大和美國的焗批好吃),莎利蛋糕的雪藏大蘋果批,法式的將蘋果切成薄片再 放在酥皮上焗的蘋果批,只要一在餐牌出現,便隨時成為我肚皮中的一份子。
不過這個Apple tart tatin說來有段故。話說按Gordon Ramsay的示範,它是先在鍋底放糖,再將蘋果放入鍋煮,然後在最後放酥皮將蘋果全部蓋上,包成一個撻一般,再用焗爐焗。所以又叫Turnover Apple Tart Tartin。有一次星期六去了禮頓道剛開業兩三個月的Agnes b le pain grille吃午餐,吃到一吐氣不特止,最重要是見餐牌有Turnover Apple Tart Tartin,心想居然不必遠道千里去倫敦吃了,即時二話不說點了它。等了半小時,侍應拿出來給我的,竟然是兩舊,記著是兩舊而非兩件,每一舊有女士拳頭 大小的,紫紅色的物體放在一隻白色的圓碟上,以現在的潮語來形容當時的心情,真是O晒咀。到底我叫了的是蘋果撻,還是紅酒燴啤梨呢?吃下去,在那兩舊骨肉 分離的紫色物體之下,有一層濕透了的撻皮。自止以後,就算之後蘇施黃如何強力在電視推介,我說過,我以後不會再去禮頓道Agnes b le pain grille。
言 歸正傳,這個原本是Apple tart tatin, vanilla bean ice cream,在我的要求之下(因為之前在Aspasia吃了一次)將雪糕改為另一款甜品所配的lavender ice cream。雖然明知味道不配,我還是要一意孤行,就是因為要回味Aspasia的回憶已而。
食味方面,如果你要求的是美式的蘋果批,在蘋果之下要有汁(即係麥記或者莎利那種)才算是蘋果批的人,對不起,它肯定不是你杯茶。對我而這,一件件厚身的蘋果,經過鍋中煮溶了的糖包著,有點帶焦糖的效果,下面的酥片很脆口,仍可以見到一層一層的酥皮。不會太甜,好味。
Lavender雪糕呢,應該是自己製的,很滑溜creamy,比Haagen Dazs的雪糕更rich。Lavender的味道不及Aspasia的重,只可以叫有幽幽的香味,好的地方是它配起蘋果來又不會搶去對方的風頭。
再來一杯Espresso作午餐的完結。
這一餐連一支水共940硃左右,在曼谷來說肯定是貴得很,但以吃到的食物水準,以及相同的食物在香港的價錢,我敢說物有所值。如果單叫上面的三道菜,分別收你780, 720及350珠,合共1850硃,還未計最段的咖啡,加一及銷售稅。
如果有朋友要吃一餐好的西餐,我絕對會推薦,而我自己亦會再去。
Restaurant Ember
99/11-12 Lang Suan Balcony Building, Lang Suan, Ploenchit Road, Lumpini, Pathumwan, Bangkok 10330
Phone: (662) 652 2086 – 7
Hours: Lunch: 11.30 – 14.00 Dinner: 18.30 – 23.00
http://www.emberbangkok.com/we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