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台北金山朱銘美術館

2008年去台北,最重要的行程為台北市郊的金山。這裡有國際知名雕塑家朱銘先生所辦的美術館。

從台北北車站坐公共旅遊車,沿途經過基隆,野柳,萬里鄉,到金山旅遊服務中心下車。來回車費大約為280台幣。再從這裡坐的士大約250台幣一程。

這裡是金山旅遊服務中心外,景觀有點像日本鄉間,令人想起頭文字D。





朱銘美術館位處山上,沿山上有三間展覽館,戶外有大量展覽地方。而這裡是從二號展館拍攝的戶外地方。



從 入一號展館口上落一層,便會見到兩旁的牆壁上晝上了一系列的人間系列壁畫。這是壁畫的一部份。據工作人員所講,這是朱銘在美術館開幕以前,他見到走廊的兩 旁空白的牆壁後,突然決定要畫的。這個主展館除了這一組壁畫外,還展出了一些朱銘先生自己的私人藝術珍藏,有些是其他藝術家轉贈,亦有一些是用他自己的作 品與其他人換來的。當中最重要的展品,是放在一樓的兩張Salvator Dali的超現實主意畫作及一件他的雕塑。










以下是朱銘在歐洲以及美國最知名的太極系列雕塑。這裡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






這是繼人間系列以後,朱銘創作的人間系列。當中有以鋼管,金屬以及木上色的雕塑。


這是在三號展館外的人間系列展品。而這個系列在三號展館中有大量的展品,當中包括一個叫作三姑六婆的系列,主要是展現客家女士的生活。






這是人間系列中,有關軍隊的系列。亦是朱銘近年最主要的作品。在戶外的地方,到處都可以見到他們的影子。而它們每一個都有不同的名字以及形態。




這是三號展館外,有關海陸空三軍的展覽品。




這是一號展館外的空軍傘兵展品。


很佩服朱銘先生的魄力,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仍然堅持要建設這麼一個大型的美術館,而收費亦只不過250台幣而已。真的有點懷疑收費是否足夠支持這裡的日常維護開支。

另外,要仔細的看這裡每一件的展品,最好預算大概需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

朱銘美術館
20842台北縣金山鄉西勢湖2號
開放時間:5-10月份由10:00 - 18:00 / 11-4月份由10:00 - 17:00,逢星期一休館。另外每年一月份有部份時間休館,2009年的休館時間為2009年1月12日至2009年1月25日。

旅行的意義

遊行(我的意思是指自由行)已成為我近年的喜愛。

不知從那一年起,旅行成為了我生活的一個重要部份。

剛出來工作時,難得在朋友D生日期間,一同放假去了人生第一次自己和朋友去的出國旅行,去的是台灣。兩年以後,跟同事J相約在農曆新年前放假,又去了一次台北。那個時候旅行並不是一份生活的必需品。

到了第一次辭掉了手上的工作,放了一個長假期,我去了一次多倫多探親。一去便是三個星期。怎知,兜兜轉轉,還是原地踏步。期間,跟家人去了一次北海道。聖誕節前,看見旅行社的優惠,去人生第一次的歐洲遊,在巴黎,米蘭以及琉琛瘋狂購物。

不久以後,終於離開了工作多年的公司,由同事J穿針引線,轉到另一家公司工作。因事要告假去了多倫多三個星期。然後再在復活節期間,應朋友M邀約,一同去了一次澳洲遊,那是人生中第一次自遊行。

到那年暑假,因為轉工的便利,期間有數天的空檔,自己去了一次台北。打從這一次遊行開次,每有轉工,我便會找一個空檔去一次短線的旅行。而曼谷從2005年起,便取替了台北,成了我的另一個"鄉下"。

記 得有一年朋友D看罷張國榮的電視音樂電影"日落巴黎",常說有一天要去巴黎旅行,我曾經跟他說不如相約十年後結伴去。那陣子發白日夢時,要幻想到了那個時 候,我已經讀完書,並且工作了數年,應該有一點儲蓄,可以足夠自己辭職,然後去巴黎住一個月,從中體驗一下當地人的生活(就好像鍾楚紅在戲中一樣,在巴黎 的街頭,手上拿著一條法國長麵包(即baguette,小時候不知它的名字),邊走邊吃)。旅行,在當時對我來說,是辭去手上的工作,一個在當地生活的一 段時間體驗生活的活動。一生人可能只可以去數次,因為辭工是任性的行為。不過,隨著人大了,心態也不同了。旅行,漸漸由生活體驗,變成為一般的觀光,再進 一步成為一般購物,再演變為行街與吃飯。大家當然會說,這樣的生活,跟在香港有何分別,何必要跑到老遠去。以前我自己也會同樣的問自己。不過人大了,開始 會想什麼叫作生活逼人。並不是生活的條件差,只是工作留下給自己的空間越來越小,令人想找一個地方去避世,躲起來休麼也不想。這麼的一個空間,在香港已經 很難找到。

My Blueberry Nights 藍霉之夜

作為王家衛的第一套英文片,My Blueberry Nights比起以前同檨由香港導演首次執導的荷理活電影,已算是最自主亦最能保持導演自我風格的一部。如果一向有留意他的電影的朋友,應該會贊同本部電影除了缺少了對60年代的懷念這個題材以外,很多影象上icon(如粗糙的菲林微粒,淺景深營造出的朦朧的背景,畫面大量鮮明的色調對比),剪接手法,以至故事的鋪排都與過去他的電影相近。可以說,王家衛算是一位auteur(50年代由法國一群以Andre Bazin為首的新一代影評人提出的Film Theory,提倡電影的個性,導演對電影題材,影像等的獨有風格,強調好導演擺脫大片商的控制,在不同的影片中展示自己authorship。別以為法 國人便一味祟尚本土或藝術電影,他們最為推祟的當代電影導演,居然會是來自純商業掛帥的荷理活,一位驚慄大師Alfred Hitchcock,以及不甘被美國電影Studio擺佈的Orson Welles。而這一浪有關auteurism的討論,亦催生了法國60年代的French New Wave新浪潮電影。其中的Francois Truffaut及Jean Luc Godard更在日後成為近代電影語言的代表人物,王家衛的跳鏡式剪接及handheld camera shooting手提攝影便是源於Godard所拍的新浪潮電影Breathless)。

有人認為這部片很像王家衛13年前的舊作重慶森林。個人而言,我認為此片是一部用多部他的前作併合出來的電影。劇中Norah Jones演的Elizabeth,角色作用在點似東邪西毒中的歐陽峰,同樣以放逐自己來忘掉情傷,在過程中冷眼看待身旁的人,最後終於能夠勇於面對自己的過去,回到紐約/白駝山這個起點。至於大衛史特萊恩與麗歌慧絲這一對在生時無法和諧共處,到一方死後才去珍惜的夫婦關係,同是沿自東邪西毒中的盲俠士與他那位紅杏出牆的太太(梁朝偉及劉嘉玲飾演)的一段。而影片的故事格局亦大致相同,只差My Blueberry Nights沒有了東邪西毒一片複雜的時空交錯。

年輕女賭徒妮妲莉寶雯的一段父女情,則出自墜落天使金成武與他父親以及春光乍洩中黎耀輝(梁朝偉)與父親一段想修補卻無從出發的關係。

當然,無可否認本片男女主名的主戲碼跟重慶森林同樣發生在城市一角的小食店,以鑰匙/加州機票作為兩人重遇的信物。

整體來說,本片的格局熟口熟面,並無2046的不知所措,東邪西毒的野心及挑戰觀眾對傳統故事起承轉合的慣性,亦沒有重慶森林王菲的驚為天人。在My Blueberry Nights中一切鋪排得像一部英文版的王家衛電影入門一般,將他的美學元素全部放入。作為進軍英語市場的第一部電影,王家衛似乎選了一條中傭之道。既可滿足市場上一眾外國影痴對他我崇拜,同時以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力求開拓較大的觀眾群。可惜的是,不知道是否因為文化上的差異,還是過去接受了他更艱辛的電影挑戰的關係,是次故事以至電影的質感總令人感覺並不親切,王家衛電影中以鏡頭捕捉人物(或演員的演出)情緒轉變及周邊環境氣氛的強項,在本片似乎未能有太大的發揮。人物的演繹不算突出(亦不至於令人反感),只有兩位女配角較為可觀(其中以飾演賭徒妮妲莉寶雯較為精緻)。男女主角間的關係的描寫不算深入, 難以前人有所其鳴。

總括而言,My Blueberry Nights影像美麗,但作為進軍英語市場的第一部電影,王家衛似乎選了一條中傭之道。既可滿足市場上一眾外國影痴對他我崇拜,同時以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力求開拓較大的觀眾群,可以說是無可厚非。對於好像我這一類早期的影迷,My Blueberry Nights應未能滿足大家,繼續等待王家衛的下一個創作高峰何時出現吧。

以下附上本港較有份量的影評人石琪先生在明報發表相關的影評連結。
http://hk.news.yahoo.com/080107/12/2mked.html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兩部人生中部最重要的電影之一,今天再有機會翻看一次。不知不覺已經差不多十七年了,現在再看時,見到張震的清澀,令我想起那個時候的自己,那個時候的事情。

~ ~ ~ ~ ~ ~ ~ ~ ~

記得當年,雖然在未看電影以前已經看過電影改編的小說,但去到最後的時候我還是哭了。哭,是因為被小四感動,因為我對人物本身感情的投射。

今天呢,這份衝動消失了。是的,是我老了,亦是我已經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這部電影。

~ ~ ~ ~ ~ ~ ~ ~ ~

This film has marked an era in my life during which I have been struggling on ideology and reality. 17 years had past. What am I now? I don't feel like I am any happier than that time. I never wanted to be the way I am now. Act to be sociable, well rounded in terms of social life. But I felt like I have lost. I like to be an actor, but I finally ended up the way I was.

~ ~ ~ ~ ~ ~ ~ ~ ~

Why I like to be an actor? I cannot tell. May be it is a destiny in life.

I always quote one occasion in my kindergarten time when I first act in a Christmas event,. That's the very beginning of my destiny. Since then, it has stayed in my life and kept on torturing me. I know I loved acting, but not being able to be in love with it. So what?! All that was left for me is regret, enduring regret for years to come. I can recall clearly. It is I who lacks the courage to love you. There is no way that I could complain

All in a sudden, my mind popped up a song sung by Jackie Cheung.

<再度重遇你 曲>:Dan Fogelberg 詞:林振強

今天再碰到 我好比初相識當天
帶點不相信 而又帶點奢望
你為何在此 令這願安躺的心震盪
多想再碰到 你給風吹起的黑髮
你每根黑髮 曾在我手輕臥
你亦曾留下火 就算在今天人不屬我

再度重遇你 可喜也可悲
願表仍是你 仍是你鎖著我
再度重遇你 可喜也可悲
誰令我不懂愛另一個

今天再見到 你那詩一般的身影
你的身影曾在 我影中睡
某段情曾共追 恨美麗故事難寫下去

再度重遇你 可喜也可悲
原來仍是你 仍是你鎖著我
再度重遇你 可喜也可悲
誰令我不懂愛另一個

但你又怎可知我仍祈望 重新跟你愛過
但若你知那又如何 和我可以講什麼
前事已消逝

今天你再走 望望我 並輕勸親我
你的嘴角無地說聲:珍重
人離後的街 縱熱鬧 縱是擠逼仍空亦凍


再度重遇你 可喜也可悲
原來忘掉你 忘掉也不可
再度重遇你 可喜也可悲
誰令我不懂愛另一個


~ ~ ~ ~ ~ ~ ~ ~ ~

I am really afraid to watch the next most important film in my life on 7 Sept. I just cannot endure another strike, especially given what had happened recently.

Duc de Praslin Belgium



如果少了旁邊的黃色招牌,大家未必會留意這是在泰國的一家朱古力店。

早前去了曼谷旅行,在旅遊書中發現這家店,就在曼谷Emporium附近的Suhkumvit Soi 31地下的Fenix Tower地下。



據說這裡所用的材料全是從比利時進口,再在泰國本地製造,而價錢比香港朱古力專門店出售的同類貨品,便宜很多。就以這兒的酒心朱古力為例,一般為每一粒18泰銖,而在香港的話,看你在那一家品牌買,不過一般大約要十多元一粒。

單從這一組朱古力櫃,已經有24種不同的朱古力口味,另在門口有另一個朱古力櫃則擺放了不同純度的黑朱古力,朱古力醬,橙皮朱古力等等。在收銀處後面則放了一包包的熱朱古力飲品材料,以及製朱古力甜品用的朱古力couveture。

在這家店,我們先買了一杯熱及一杯冰朱古力飲,然後在等的過程中,再買了一點朱古力,打算稍後再吃。

先說本店的飲品,它們的熱朱古力味道其實不錯,大將60多泰銖一杯,另下附送一粒朱古力,值得一試。



今次選了的口味有香橙



日本Sake



橙酒



愛爾蘭咖啡



經過一論行街,吃飯後,朱古力回到酒店時已變成這個樣子。

如果單純考慮它們的朱古力物料,其實質料絕對不比名牌差,黑朱古力味道濃,牛奶朱古力夠細緻而且有奶香。

論賣相,這家店的朱古力手工算不上及格。看看它的外殼上下分開便已知道。味道呢,橙味朱古力雖然就是用橙汁製成,不過不太明顯。日本清酒與朱古力的味道不大相襯,彼此間沒有太大synergy。至於橙酒及愛爾蘭咖啡則合付預期。

結論就是,經過的話一試無妨,不過就不會專程探訪了。

Website:
http://www.gallothai.com/index.php

Baan Khanitha & Gallery



今年去了一轉曼谷,終於有機會試一試這一間當地知明的泰國餐廳。

位 置大概在Banyan Tree/Sukhothai/Metropolitan酒店附近,從Saladaeng BTS站,沿Covent Road直行到街尾,見到Sathorn Road路口後,沿天橋過馬路對面的South Sathorn Road,一下天橋的右手邊便是。路程大約要十多分鐘。沿South Sathorn Road向Chongnonsi方向行,還有一些外表中產的西餐廳,不過沒有機會一試。

如果喜歡按摩的話,沿Covent Road一直走,近有一間叫Nuen Ruad的按摩店,就在Naj泰國餐廳旁邊,路口有一間叫 Six Degree的餐廳,不過早前已結業了。





別以為它是一間小店,這裡見到的只是這裡其中一個dinning rooms,另外還有幾多個dinning rooms我就不知道。這裡二樓還設有一個gallery,吃飯之餘可以參觀畫廊,說不定見到心頭好便可以買一幅回家去(有錢的話)。



每次去泰國必飲,香茅茶。



另一杯就是lime soda,旁邊放的是糖水。



這個放糖/奶的的壺,以及剩飯的器皿,手工很精緻,外面看很粗糙的陶泥表面,內層是泰國的青瓷,手工很不錯,是自家品牌的出品。



用餐時間到了,首先送上的是開胃小食。由下至右,逆時計數起,包括:

青檸檬/薑
花生
蝦米
魚乾
洋蔥/辣椒
香葉

吃法很簡單,用香葉摺成一個兜,然後放入各種材料。因為我不大吃辣,所以無放辣椒。

常常聽人說泰國菜的特式為甜,酸,苦,辣,咸,香在同一道菜中出現,這個小口正正代表了泰國菜的精髓。因為好味道,所以捨不得給侍者收去。



今次叫了數款的食物,包括泰式生蝦,紅咖哩鴨配鮮提子,燒牛肉沙津及蝦仁炒露筍。



由於本人對生蝦有過敏反應,吃了一件以後已開始喉嚨痕,口紅唇發漲,所以都是少吃為妙。



至 於蝦仁炒露筍,味道不甚特別,可能因為用料以及炒法跟廣東菜太相近,又或者是旁邊的燒牛肉沙律太辣吧,令我只記得解決口中迴旋的辣,忘了它的味道。而燒牛 肉沙律方面,用料有燒牛肉,生洋蔥,花生碎,薄荷葉,蝦米粒,等等配上用米可醋,青檸,糖以及辣椒調製的汁料。在叫葉時已指明了少辣,不過送上的一盤還是 辣得要我不斷渴水,然後再叫一杯lime soda。純以味道而論,跟的以前在銅鑼灣Y's吃過的很相似,但這裡的用料卻沒有Y's的好,牛肉較以硬,扣了分,而味道亦不及Y's的 balanced。不過如果沒有Y's的前車,這個沙律的味道其實已很不錯,成功包含泰國菜甜酸辣香等的數個元素。(可惜Y's已經結業)。



全晚重點是每一次去泰國都必吃一次的紅咖哩鴨。小時候香電視節目介紹,有人曾經說青咖哩是最小辣,而紅咖哩則最辣,而黃咖哩則在兩者之間。不過從我親生的經驗,應該是將青咖哩放在最辣,而黃咖哩應可以說是近乎不辣(甚至帶點甜味)。

到 泰國旅行數次,從未有一家披國餐廳的咖哩令我失望,這裡的亦都一樣。一殷的泰國咖哩汁都是比較稀,裡面除了南薑,辣椒等,還會好似味吉洋一所說,加入菠蘿 粒增加甜味,有些會加入車厘蕃茄,還有一些小粒的果實,表面帶有綠色的,不知是什麼名子(可能是tamarind吧)。

這一個咖哩加入了鮮提子。別以為味道會很怪,不到一陣,所有的提子已被全部吃光。已這個咖哩令更大家不斷添飯,可見多受歡迎。



最後是甜品時間。這一碗是椰汁馬蹄爽。紅色的是一些類似清心丸的東西,裡面包了一粒馬蹄。說到味道,比想像中差,或者該說是不合我口味。第一口渴下去,感覺味道有點似開稀了的煉奶,而類似清心丸的東西有點煙韌,當中的馬蹄則爽口,整體甜味有點兒假。不過吃落去還是可以的。

下一次有機會,下午去吃一餐,好可以到樓上的gallery看看。

Baan Khanitha and Gallery
69 South Sathorn Road, Bangkok
Tel: 0-2675-4200-1
http://www.baan-khanitha.com/

愛上了- 曼谷半島

曼谷近年實在去了不少次,由平至三百元不到一晚的旅館式酒店,到豪華的大酒店都曾經入住,各有它們的特色,但始終還是行懷念第一次到曼谷時入住的曼谷半島酒店。

說 位置,它肯定不是一般香港人的那杯茶。因為它不接近市區購物中心,行完街不可以即時將手上的戰利品放回酒店房間去,累了也不會跑回去休息。但這並不代表它 座落的地方交通不方便,如果你打算去鄭皇廟,大皇宮,卧彿寺等等河畔的觀光點,在河畔的公眾碼頭可以坐水上巴士直達。到市中心嗎,坐酒店的接駁船,再走一 兩分鐘便到空鐵站了,比很多市中心的酒店每每要從酒店步行十分鐘才到最近的空鐵站,隨時更勝一籌。

其實當初選擇入住曼谷半島,主要是為了 滿足虛榮心。試想想,在香港住一晚半島最少要付二千多元一晚,這一次一個人坐飛機到曼谷,連三晚酒店早餐才四千多已而,便可以入住一間在名旅遊雜誌 Travel + Leisure曾選為世界最佳酒店,當年的排名則在世界第二,而香港半島當時只排在世界第九位,算起來比較value for money。

說裝潢,半島該不會是最glamorous,只可以說是很平穩的那一種。不過在床頭和洗手間門外有一個控制器,可供住客開關 全房的燈及調較冷氣,在浴缸的牆上有一部小電視機,一面浸浴一面可以看電視,挺有心思。另外在門口有一個小機關,每天早上打開機關便會收到當天的本地報 紙。如果需要免費刷鞋服務的話,只要將鞋放入機關內,服務人員便會替你刷好再放回機關之內,絕對不需會等下一次執房時才收走或放回房內。



























服 務方面,其實大部份在曼谷當地的酒店服務員都很有禮貌,真的要分高下,便要從small touch上著眼。有一些高級的酒店會安排每天早上及黃昏時間為客人整理房間。不過半島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他們的反應。我習慣了每一天早上大約九時多梳 洗以後,按下收拾房間制以後便下樓吃早餐。不到一小時的早餐時間過去以後,我的房間已經收拾整齊,就連我放在玄關位的皮鞋亦而刷好並用加上shoe tree放回原位。而放在衣帽間的衣服亦一一給你摺好。

至於酒店提供的每天生果,服務員每天會為你補充吃掉的那一種水果,還會每次從你昨天吃剩的水果中,更換一些其他品種水果。而我經conceirge在早上幫助餐廳訂位,他們會經房間內的傳真機留一張確定的訊息給你。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每次外出時乘坐的那一程五分鐘的小艇。從酒店的碼頭慢慢的駛出,在你進入一個與香港差不多的城市生活前後,為你放慢節奏,提醒你正在渡假,那一份優遊自在,在曼谷的其他酒店很難找到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