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上海旅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上海旅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上海老站

下機的第二天晚上,本來打算在新天地的新吉士酒樓吃晚餐,怎知忽然的一場大雨,阻礙了時間,去到時街上排滿了人。最後雨停了,便走回地鐵站,轉到徐家匯站旁的上海老站吃晚飯。

從地鐵站出來,只要走大約三分鐘便到,而店在大街上,絕對不難找到。









這裡見到的只是共中一個dining room,這家店大大話話有十個八個類似的大廳。據旅遊書以及店家本身的介紹,這一座大樓本來是三十年代時是一座修道院,所以有那麼多的房間。

另外,在店的一塊空地外,放了兩個車卡,據店的介紹,一卡是慈禧太后所用的車卡,另一卡則是宋慶齡所用的車卡。若果要在車卡上用餐的話,請預早訂位。





當晚一個人自己吃飯,點了以下的菜。



首先是冷盤薺菜百頁卷。薺菜本身沒有什麼香味,不過廚師用了雞湯炙過薺菜,再包上百頁,所以味道很清新。而薺菜被切碎,所以它的纖維不會太粗。這道菜符合上海菜的精緻。作為頭盤,這個菜點都不賴。



接下來的一道是由侍應生推介的薺菜黃魚羹。雖然黃魚有一丁點的腥味,不過下了薑米一同煮,所以昭題不大。反而它的湯味很鮮甜,令人有衝動想再來一碗。



跟 住下一道菜是這裡的名菜,蟹粉豆腐。這道菜是以每一位計算的,一份收費是人民幣25元。豆腐配蟹粉在香港的上海菜館並不常見,反而在上海人認為這是一個經 典的配搭。之前我也說過,大閘蟹不是我喜愛的食品,不過見是過兒的名菜,所以不妨一試。味道方面,與當天早上在滄浪亭吃到的蟹粉相比,這裡的味道更為鮮 美,加上廚師除了加入薑米,還加入了切小粒的芹菜去腥,因為蟹的鮮味沒有因為薑的辛辣而被搶鏡,反而因為芹菜的香而令蟹粉更加突出。豆腐則恰如其份,軟清 清香,中和了蟹粉中的花雕酒味,令味道剛好,真是誰也沒有搶走誰的鏡。



另外再叫了一份紅燒肉配鵪鶉蛋。看下去它是挺油膩的,但吃下去卻是另一回事。雖然用的是五花腩肉,不過吃下去時豬肉並沒有滲油,反而是爽而不膩。而鵪鶉蛋亦很入味,店員的介紹真的不錯。如果不是在新吉士吃過更為好吃的外婆紅燒肉,這個可能令我更加回味。



為什麼會貼上兩張蟹粉豆腐的相呢。當然是有原因啦。

當晚自己一個人吃了這麼多,其實已經很飽了。不過,這裡的食物實在太好味道,在吃過的菜當中,我最後選了再encore一份蟹粉豆腐。當端上來的時候,就連侍應生也有些好奇,大概很少人好像我這般吃那麼多吧。



地址:上海市漕溪北路201號
地鐵:徐家匯站5號出口
訂餐電話:+86 (0)21 6427 2233

上海世博2010

由於時間的關係,5月的假期去了上海3天看世博,有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1. 可能是試行的時候太多人,所以5月初的世博人不算很多。而我去的時候阿爺開始吹雞call人去看世博,所以相比初開幕時人多了一點,但又不及近期的多。不過,按我個人的觀察,當時已經是人頭湧湧。

2. 如果大家預計你去的當天是會下雨的話,我在此奉勸你記緊穿雨衣。傘是可以帶的,但因為人不停的互相濟湧,打傘亦無用,大概人家的會不斷將雨水潟在其他人的身上,亦不斷的往其他人的面及眼刺一去。總之大家小心小心。

3. 打尖這樣的事,在你排隊時是會不斷出現。在人會在你身邊不停的嘗試扒你頭,又或是中逐見到其他朋友在排然後插入,我的回應是大聲的叫他們不要插隊。一般這個情況都有效的,而且在附近的人都會起哄,令那人知難而退。

4. 園區很大,有很多不同的館。我去的時候,當日因為有雨,所以有部份館的戶外項目會取消(例如瑞士館的吊車,丹麥館的單車),有興趣的朋友在計劃是要留意,否則花了大半天之後,才發現項目取消便浪費了時間。

5. 園裡實在太大,人太多,廣播設備不足,所以大家最好事前做些research,否則會白白浪費時間。

6. 有一些館的排隊時間超長,按我及另一位同樣在5月去的同事得出的結論,當中包括日本館,沙特館,法國館,意大利館,德國館,瑞士館等等。有一些館據說一排可要用上4至6個小時才能入場,是否值得就見人見智。

7. 下午4-5點鐘有大形的巡遊,一些人會因為看熱鬧而放棄排隊,所以不妨善用時間去排一些館或吃飯。

8. 一般的館在晚上8:30截隊,但人多的館如沙特館,日本館據說一早在晚上6時已截龍,以趕及10時關館。大家留意。

9.  大家如果見到一些館不須排隊的話,請你不要驚訝,因為事出總有因。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的。據本人經驗,這些沒有長龍的館一般內容都很是一般,頂盡你可能 只會留三兩分鐘便走。例字包括阿根廷,非洲綜合館的部份地方。大家的strategy不妨是用這些館來過下日神,增加你當日的成功感(因為你總算入多了 館)。

10. 長龍亦不代表一定是好嘢,例如波蘭館便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卻排了我近兩小時。

11. 想value for money (time),最好就係選一些有一定人龍,但同時人龍不斷的動的展館,原因好簡單,人多是因為有talking point,人有流動即係話等的是間會比預期短。例如英國館的龍真的長又長,絕對不比德國館短,工作人員說要三小時才能進館,但因為人不斷的在行,最後只 用了一個多不到兩小時便去到了。都說鼓頭婆好人架啦!

12. 在去完以後,我個人的感受除了人多,不斷的排隊,還有就是各個國家館有很多在宣傳自己國家的旅遊,風景,反而忽略了大會的主題,城市生活如何令大家活得更好。

13. 中國人真的是一群購物狂,所有館裡賣東西的小店都會見有人在爭購物。

14. 中國人的公德人及對人家展品的專重真的有待改進。在埃及館人家放了幾尊三千多年的石雕象給大家欣賞,但大家不停用閃光燈拍照都不只,還不斷的用手去摸石象,人家石象表面的雕刻我拍在完了展覽後可被磨光了。

以下是一些我去過的館的小小意見,希望幫到大家。

1. 西班牙館(4*)
外形特別,但很難拍照。裡面有大量的視像效果,以及西班牙女士表演一般三兩分鐘的舞。最後是一個數米高的小孩公仔,很cute。



2. 波蘭館(2*)
人龍看似一般長(相對地),但流量很慢。室內有一些大形的剪紙feature wall,但內容一般,不大推介。



3. 英國館(4*)
英國館人龍很長,但流動很快。館本身沒有什麼高科技的展品,沒有戶外活動,但勝在內外建築特別,而且到題。在沿路介紹一些植物技術如何去令城市生活更好。另外加插兩位英國小丑在館內的廣埸扮鬼扮馬,作弄遊客,以及跟你拍照。





4.阿根廷館(1*)
一句到尾,不看也罷。



5. 埃及館(2*-2.5*)
主打是數件當地出土的文物,人龍不算長,但亦不太流動,所以等的時間長。如果去過大英博物館的朋友,大概不去亦無不可。


6. 非洲聯合館(2*)
很多非洲國家一同成立一個展館。但有部份沒有什麼內容,大多只是簡單介紹自己國家的環境,又或是展出一些當地的雕刻品。最誇張是有一個國家的counter連工作人員及展品都沒有。勝在沒有人排隊。



7.加拿大館(3.5*)
加 拿大館本身是一個大館,在外面看以為人龍比起其他的大館短,所以才排隊一看,實際呢是它的一部份人龍排進了館的窒入地方,所以看起來比較實際短。但好的地 方是人龍一直的在動,所以不會等得太久。館入面有一些interactive的多媒體卡通,以及一個小型的影館,用wide screen播放一段still image的片,片的內容主要集中展示加拿大人的生活片段。節奏比較慢,好文藝,水準其實不俗,喜歡與否則是個人的問題。







8. 克羅地亞館(1.5*)
這個館同樣不用排隊,不過內容就... ...。不過都比起阿根廷館好一點。



9. 荷蘭館(3*)
荷蘭館以一條天橋一段的路連接一間一間的房間,裡面放了不同的展品,包括它們傳統的樂器,模擬Van Gogh的故居等等。不過這裡最吸引的是定的超多影相位,大家可以在這裡以高位拍到附近歐洲館的相,又或者在這裡居高臨下看巡遊。



10. 丹麥館(3*-3.5*)
丹麥館最多人想看的一定是它們從當地專程運來的美人魚像。大會將它放了館的正中央的水池之中,大家沿著圚形的走廓行,總會可以見到它的身影。另一個吸引大家的可能是大家可以騎單車遊這個館,不過當日下雨沒有開放。在我來說,這個館的內容簡單但很貼題。







11. 澳洲館(3*-3.5*)
這 個館亦是一個人龍很長的館,不過見它不般的在動,所以亦可一排。入到裡面,沿路有當地的傳統樂器,一組模型展示澳洲被英國發現到現在的歷史及一些重要地 標,一幅展示它們多元民族及文化的相片牆(大家可記得澳洲的種族歧視曾經都幾嚴重),以及最重要的一個圓型的劇場,播放一套有關澳洲人的生活的片。令人讚 嘆的是在正中圓形迴旋,合共六塊的大型display,它的synchronization做得很好。







12. 柬埔寨館(2*)
這個同樣是一個不用排隊的館,內容很簡單,主要是賣吳哥窟。入面有一些細小了的吳哥窟雕像,一看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