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書劍恩仇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書劍恩仇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隨想-書劍恩仇錄(一)

都知道看書劍對自己來說是一個很大的burden,不是它的長度(其實鹿鼎記,天龍八部,又或是巴金晚期的隨想錄的篇幅絕對比它要長很多),而是它代表了本人生命中的一部份。

記得很多年前,我下了一個指令,最多只可以每十年才可以觸碰這一套小說。剛巧今年正正已相隔上一次翻看後的第十個年頭,是時候再翻開它罷了。

------------------------------------------

今次看書劍之前,看了兩本都頗為沈重的小說,一本是暑假期間看的村上春樹的新作1Q84,之後再接看買了數年,但至今才打開的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大學畢業那年已看了一次,今次是重讀)。看天龍八部,其實可以將你帶入了一個很極端的空間之中,一切人的都經歷了大上大落,歷盡了人間的七苦,往往到最後因為一時的固執,沒有得到好的下場。但同一時間,金庸又留下了救贖的可能,今人既為各人的命運心傷,又同時反思生命的本意。書劍恩仇錄呢,它的建構沒有天龍八部的大,人物沒有它那麼多,野心亦明顯沒有天龍八部的大。但比起天龍八部的老練,其實書劍來得比較清純,含蓄。在我兩次的翻看過程中,天龍八部比我的感覺是它的內容豐富,充滿奇情,但同時因為它的世故老練,很多時候你會感到作者時有一些頗為即興的東西情節,有時亦刻意加入/拉長情節,不及早期的金庸小說來得瀟洒。

如果說人物的描寫,在大圍人物的鋪排上,書劍未必及天龍八部來得細膩,但在寫陳家洛這個人物方面子其實頗為深刻,比起後來的小說不會差。

------------------------------------------

跟看王家衛的電影一樣,金庸在不同的故事的人物在性格設計上其實有很多共通的地方。舉個例子,陳家洛在經過一輪的演變之後,化身為日後的慕容復。不同的是,人物會處身在不同的時空,各自有著不同的際遇及命運。

很多人會說王家衛不能拍出金庸小說的神韻。在廣義上可以是對的。因為金庸的小說一般的篇幅都很長,內在包含的東西亦很多,有政治反諷,宗教,傳統哲學,但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王家衛在拿掐男女感情方面比起很多的金庸改編電視劇,電影來得傳神,通透,但他改動以後的故事,頂多只能說是inspired by金庸。

-------------------------------------------
近日香港在播放2008年版的書劍恩仇錄。看了開首的一集數分鐘,以及後來的一些段落。故事一開始已經變了質,居然于萬亭一開始會由一位普通人,變為一位心藏不露,鋪路為自己搶奪皇位的皇叔,而紅花會中的人亦有參與這一個局。另外就是陳家洛一直不愛香香公主。這兩個改重在本質上已改變了故事的本質。

在最近一次再讀書劍恩仇錄,愛情線其實在某一個層次反映了陳家洛的性格的兩面,所以一改變香香公主這一段,亦即是改變了陳家洛的性格投射。

(待續)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回憶總是溫柔的

早前重讀了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一想,已是相隔了十三年了。再想一想,原來另一個十年之約該到了。既然近期的1Q84第三集中文版未出,還是乖乖的在床前的櫃中將那一套朋友D十九年前精心重新包裝的小說拿出來翻讀吧。

不知大家的記性如何呢?我一直以為自己的記性不差(短暫記憶及背誦另計)。我在自已個"hard disk"中,記起八歲那一年在電視重播的卡通片湯姆歷險,亦是我第一本要求看的小說家姐在老遠的深水埗圖書館借回來。當然,那個時候的英文水準是絕不會有能力看英文版,最後由我家姐操刀代借了一本好像有插畫,一共二十多頁的簡化版故事書。而結果是,兩星期之後,它被"安全地"送回圖書館。

數年以後,因為已夠年紀可以擁有自己的借書證,在一個暑假的下午,相約了朋友D在圖書館"看書"。那時最愛在圖書館看雜誌,什麼選擇月刊,汽車雜誌,還有House and Garden,一本英文的家居雜誌,每一期介紹不同的外國人家居裝飾。兩個小鬼一邊看一邊幻想日後的家要怎樣。那一個大概是七月的下午,勿然在書架上拿到了一本衛斯理的小說"大廈",就胡里胡塗的開始看完了人生第一本小說,亦正式開始了一年多的衛斯理小說熱。一年多之間,由不看書,到讀了二十多本他的小說,什麼木炭,尋夢,大廈,藍血人,一本本的看罷。仍然每日跟朋友D在電話中研究一番最近那一本比較好看(尋夢是當時本人的推介,木炭則是他的推介)。

就在一年之後,一個好奇怪的情況之下,我接觸到金庸先生的第一本小說書劍恩仇錄,一本我想我一生之中其中一本最重要的小說。那麼多年了,一共都不知翻看了四次還是五次。在我來說,它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個朋友,一個不常見但總會懷念的朋友。

為什麼會愛上了這個故事呢?有些機緣巧合罷。那個年頭,十多歲的小朋友,突然出現一個單獨出國讀書的機會,在某程度跟主角在年輕時有類同的經歷,須要一個人去一個人生路不熟的國度生活,寄託給別人。(不過最後沒有實現。)另一個我想沒有人知的原因,是那時候電視正在翻拍這部小說成為電視劇,而我就暗地裡被那位主角吸引。其實,在電視劇未出的時候,我已經開始留意他。我想,如果當事人真的知道有這麼一位小影迷的話,不知他又會有什麼反應呢?

不過,小時候作為一個超級電視觀眾的我,現在真的對電視劇沒有什麼印象,只記得當年有一天晚上與家人去了沙田吃晚飯,當晚的電視正在播放這一部電視劇(情節該是陳家洛及香香公主被兆惠大軍圍困的一段罷)。另一個印象很深的是它的結局那一集,因為當時用錄影機錄下來了。其他呢,除了一些演員所演的角色以外,其他的印象都已很模糊了。

不知不覺,又是約定每十年一次跟這位好朋友見面的時候。剛才翻看完天龍八部,要再接下看書劍,在我的情緒上是一個頗大的考量。因為我真的太容易投入,亦很容易受影響。更有趣的是,居然在內地的網站找到了多年來好像沒有重播的書劍恩仇錄全部28集,真的有點喜出望外。同時,人大了,有很多東西會隨著日子過去加分(又或者是人選擇性地記著事情好的一面),但有時人亦會因為經驗多了而變得更清醒。

如果你問我,到底什麼東西令那位主角吸引到我的注意到今天,我真的不知道。如果說演戲的水準,但從我的印象已人知到未達標。但始終那是當年的一份印象,現在再回看,真的很怕會褻瀆(破壞)了那個美好的回憶。

很矛盾吧,但我最終還是開始看了。